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

最后更新于 2024-01-04 105 次阅读


一、建构主义分类

个人建构主义强调个人自身在个人知识结构中的创造作用。

社会建构主义维果茨基)则强调社会相互作用,文化在个人知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。

二、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

知识观

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,强调知识的动态性。

知识不是独立于我们而事先客观存在的,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。

个体的知识是由人构建起来的,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,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,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,它还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。

学习观

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,学习不简单是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,而是学习者主动的赋予信息,以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,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的相互作用。

主动构建性

面对新信息、新概念、新现象或新问题,学习者需要主动激活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,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,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化,对新旧知识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现象,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,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和检验。

社会互动性

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,内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,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,学习共同体的协商互动和协作对于知识结构有重要的意义。

情境性

知识存在于具体的、情境性的、可感知的活动中,它只有通过实际情景中的应用活动,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。

教学观(学生观

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,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,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,处理信息的工具,适当的帮助和支持,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。

  • alipay_img
  • wechat_img
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,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。 ——日常
最后更新于 2024-01-04